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定义 小儿推拿是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运用一定的手法作用于小儿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以防治儿科疾病,促进小儿身心健康成长、发育的一种保健方法(一)小儿推拿技术基础简单的中医基础理论1.小儿推拿是建立在祖国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 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根据四诊取得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再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 气血流通 以达到调节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的作用。基本的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常识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勃勃,发育迅速。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器轻灵,易趋康复。1.简单的中医经络腧穴理论 小儿推拿穴位,除了包含十四经穴,经外奇脉,阿是穴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穴位属于小儿推拿特定穴,小儿推拿特定穴不同于经络理论中的特定穴,不仅有点状,还有线状及面状,以手部居多。2.简单的中医诊断常识 小儿推拿临床辩证以四诊八纲为基础,通过将临床所获得的四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作出正确诊断。在四诊当中以望诊为主,闻诊,问诊,切诊为辅。望诊;是通过望神色 望形态 察苗窍 察二便 察指纹等方法,发现小儿所发生的异常变化诊断疾病。闻诊:是诊断者运用听觉和嗅觉来诊断疾病的方法。问诊:是收集小儿病情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两个方面,是诊断儿科疾病的辅助手段。3.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 小儿推拿手法作为推拿手法的一类,要求既要达到成人推拿手法均匀 柔和 持久有力而深透的标准,又要结合小儿特点做到轻快 柔和 平稳 着实,轻要轻而不浮,快要快而不乱,柔要柔中有刚,实要实而不滞。4.小儿推拿常用的推拿手法 小儿推拿的手法儿有基本手法和复式手法。基本手法有;推法 拿法 按法 摩法 揉法 运法 掐法 捏法 搓法 捻法 捣法 擦法。复式手法有:黄蜂入洞,双凤展翅,猿猴摘果,运土入水,运水入土,揉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法,水底捞月,二龙戏珠等。1.掌握小儿推拿常用穴位的位置、作用及常规操作手法定位:主治:2.熟悉小儿保健特色及优势一 简单易学方便易行.二 安全稳健,不易反弹。三 没有副作用,利于疾病康复。四 治病去根,不易复发。五 小儿不痛苦,易于接受。六 预防保健,易于亲子关系建立。3.小儿常见病症的症状(二)小儿推拿前准备工作1.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卫生要求。 推拿师要和蔼有耐心,操作规范,态度认真,随时观察小儿反应,要保持双手清洁,不佩戴戒指手镯等饰物,指甲要常修剪,刚剪过的指甲要用指甲锉锉平以免伤及小儿肌肤。冬季推拿时双手宜暖,避免小儿受凉。为每一名小儿推拿后都要认真清洗双手,以免交叉感染。2.工作中常用文明用语3.简单的儿童心理学常识小儿推拿操作时要安抚宝宝情绪,小儿过饥或过饱均不利于按摩疗效的发挥,在小儿哭闹时,要先安抚好其情绪,在进行推拿。在施行手法时,要注意小儿的体位姿势,原则上以小儿舒适为宜,既要能消除其恐惧感,还要便于操作。4.操作室的布置与整理给小儿推拿时,应选择避风 避强光 噪音小的地方,室内应保持干净整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推拿后注意避风,饮食忌生冷。(三)小儿推拿技术操作1.准确把握小儿推拿的常规操作顺序及时间推拿顺序:一般先头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也可先重点后一般或先主穴后配穴。拿 掐 捏 捣等强刺激手法,除急救以外,一般放在最后操作,以免小儿哭闹不安,影响推拿的进行。推拿时间:一般情况下,奶前奶后30分钟不推拿。一般每日推拿一次,重症小儿每日两至三次,慢性病小儿隔日一次,新生儿每日推拿一到两次。每次10分钟到15分钟,婴幼儿每次15分钟到20分钟,较大小儿每次25到30分钟,或根据病情而定,一岁左右小儿一个穴位推拿300次,速度以每分钟150到200次为宜。2.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基本手法有;推法 拿法 按法 摩法 揉法 运法 掐法 捏法 搓法 捻法 捣法 擦法。操作手法:操作要领:复式手法有:黄蜂入洞,双凤展翅,猿猴摘果,运土入水,运水入土,揉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法,水底捞月,二龙戏珠等。操作手法:操作要领:3.小儿推拿的适用范围亚健康、增强体质、感冒、发热、咳嗽、腹痛、腹泻、便秘、厌食、夜啼、遗尿、近视、斜视、肌性斜颈等。4.能够根据小儿身体状态选择合适的穴位和部位进行操作。感冒是小儿常见病,四季均有发生,尤以秋、冬多见,多因气候突变、遭受外邪侵袭后肺气不宣所致。根据小儿病因的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推拿手法。1.风寒感冒(1)症状:无汗、鼻流清涕、淡红舌、薄白苔、无咳嗽或轻微咳嗽、已发烧或未发烧、脉浮。2.风热感冒(1)症状:发热重、恶寒轻、鼻塞、流黄浊涕、头痛咽痛、口渴微汗、面赤、唇红苔白或薄黄、脉浮数【治疗】1. 基础方:解表三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各50次,以开通经络,疏风解表;黄蜂入洞50次,以祛风寒,通鼻窍;清肺经200次,以宣肺止咳;配合拿风池5次,共奏宣散发汗解肌之效。2. 辨证加减3. (1)风寒感冒①治则:疏风散寒。②处方:揉外劳宫、掐揉二扇门、推三关各100次,运内八卦穴、推膻中各50次。③方义:解表三法为治疗外感病症的必做手法。配合揉外劳宫、推三关,以加强祛除寒邪之功;掐揉二扇门,以发汗解表,使邪从汗解;加之运内八卦、推膻中,以行气护卫,宣发肺卫之气。(2)风热感冒①治则:疏风清热。②处方:揉耳后高骨、揉迎香各50次,清天河水200次,分推膻中、肺俞各50次。③方义:在基础方基础上配合揉耳后高骨可疏风清热、镇静安神,揉迎香穴,清通肺卫,清天河水,清热解表除烦,分推膻中、肺俞能肃肺止咳。发热即指体温异常升高,为一种常见小儿病症,其中以外感发热最为多见。小儿体质偏弱,机体免疫能力低下,加之冷暖不能自我调节,被风寒外邪侵袭后,因抵御外部侵蚀的阳气被抑制而导致发热。另外,小儿也会因乳食内伤,造成肺胃塞实郁而发热,或热病经久不愈,滥用温燥药物,以致阴液亏损、阳气偏亢、虚热内生。根据小儿病因的不同,应采用不同的手法1.外感发热(1)症状:风寒发热症状表现为发热轻,恶寒重,头痛、无汗、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喉痒、咽红、咽干、舌苔薄白、指纹鲜红。风热发热症状表现为发热重、恶风、微汘岀、鼻流黄涕、浊涕、咽疼、苔薄黄、指纹紫而浮露。(2)推拿方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运耳后高骨、清肺经、清天河水,风热者加重推脊、揉大椎、揉曲池、揉合谷;风寒者,加推三关、揉二扇门、拿风池。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运耳后高骨等手法可疏风解表;清肺经、清天河水可宣肺清热。风热者,加推脊、揉大椎、揉曲池、揉合谷,以清热解表;风寒者,加推三关、揉二扇门、拿风池,以散寒解表。风热佐以清热利咽;风寒者,佐以宣肺散寒。2.食积发热 (1)症状:高热、面红、舌苔黄腻,厌食、便秘、烦躁、口渴喜饮,指纹紫滞。 (2)推拿方法。清肺经、清胃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清天河水、水底捞月、推六腑、揉天枢、摩腹,以清热、消食、导滞。 清肺经、清胃经可清肺胃实热;清天河水、水底捞月、推六腑可清热除烦;揉板门、运内八卦、摩腹可理气消食;清大肠、揉天枢可调理大肠、通腑泻热。3.阴虚发热(1)症状:午后发热、手足心热、心烦易怒、形瘦、盗汗、食少、舌红少苔或苔剥、指纹淡紫。(2)推拿方法:清补脾、按揉足三里、揉二马、清天河水、推涌泉,以滋阴清热。 清补脾、按揉足三里可健脾和胃,增进饮食;揉二马可滋补阴液,壮水制火;清天河水可清心除烦,以退虚热;推涌泉可引热下行,以清虚火(久热不退时可加分阴阳;大便稀溏时可加揉外劳宫;自汗、盜汗时可加揉肾顶)。4.惊恐发热(1)症状:因受跌扑惊恐后引起发热,伴有面色发青、枕后热、耳郭冷、惊悸哭闹不安、睡眠易惊醒,或睡中手足掣动。(2)推拿方法:可上推三关,下推天河水,以清热、镇惊、安神。 推三关可使惊热外散,然后向下推天河水,谓之取天河水以清心火、安神志、退惊热(惊悸者加捣小天心;大便稀色绿者加揉外劳宫)。咳嗽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小儿脏腑娇嫩,肺气未充,卫外不固,易感受外邪。外感咳嗽1. 风寒咳嗽(1)症状。 咳嗽频作、痰稀色白、咽痒声重、鼻流清涕,或恶寒无汗、头身疼痛、舌淡红苔薄白、面青微黄,脉浮紧。在现实诊断中,因小儿不会将痰咳出,所以多通过观察鼻涕的性质来诊断小儿病情。 (2)推拿方法: 平肝、清肺、清天河水、揉小横纹、运内八卦、推三关、掐揉二扇门、推揉膻中、分推肩胛骨、揉乳旁、揉乳根、揉风门、揉肺腧,以疏风散寒、宣肺解表。(3)方义:平肝、清肺、清天河水可解表宣肺、化痰止咳;推三关、掐揉二扇门可发汗散寒;运内八卦、推四横纹可宽胸理气;揉小横纹对于痰多小儿治疗效果好;推揉膻中、分推肩胛骨、揉乳旁、揉乳根、揉风门、揉肺腧可宣肺、化痰止咳;风寒无汗、流清鼻涕者,可加揉黄蜂入洞、一窝风。2.风热咳嗽 (1)症状。 咳痰不爽、痰黄黏稠、不易咳岀、咽喉疼痛、鼻流黄涕、白涕、浊涕或发热口渴、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在现实诊断中,因小儿不会将痰咳出,所以多通过观察鼻涕的性质来诊断小儿病情。 (2)推拿方法: 平肝、清肺、清天河水、揉小横纹、按揉天突、推揉膻中、揉乳旁 揉乳根、接肺、分推肩骨、运内八卦、推四横纹,以疏风清热,理气 (3)方义:平肝、清肺、清天河水可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按揉天突、推揉中、揉乳旁、揉乳根可宽胸理气、止咳化痰;揉肺腧、分推肩种骨、运内八卦、推四横纹可宣肺、化痰、止咳;揉小横纹对于痰多小儿治疗效果好。二、内伤咳嗽1、痰热咳咳嗽(1)症状。咳嗽痰多,色黄黏稠难咳、流黄涕,或伴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小便黄少、大便干燥、舌红苔黄、鼻色青黯、指纹青紫. (2)推拿方法 逆运八卦、推六腑、平肝、清肺、揉小横纹、捣小天心、按揉天突推揉腹中、揉乳旁、揉乳根、揉肺腧、分推肩胛骨,以清热泻肺、宣降肺气。(3)方义:逆运八卦可降气利膈,化痰止咳;推六腑可清实火,除热痰;平肝清肺可清肺化痰止咳;揉小横纹可清郁热,化痰涎;捣小天心可开郁散结,解痉镇咳;按揉天突、推揉中、揉乳旁、揉乳根、揉肺、分推肩钾骨可宣肺化痰。2、痰湿咳嗽(1)症状 咳嗽痰多、色白而稀、涕多,胸闷纳呆、困倦乏力,舌淡苔白腻、面黄稍青,鼻色黯青,鼻唇沟发青。(2)推拿方法。补脾经、揉脾输、揉肺脑、摩中腕、按揉足三里、推揉中、揉乳旁、揉乳根、运内八卦、分推肩骨,以燥湿化痰、宣降肺气(3)方义: 补脾经、揉脾腧、摩中脘、按揉足三里以健脾和胃,除湿化痰;揉肺腧以补益肺气,化痰止咳;推揉膻中、揉乳旁、揉乳根、运内八卦、分推肩胛骨以宽胸理气,化痰止咳;对于缺乏食欲者可加清胃。3.阴虚咳嗽(1)症状。 咳嗽少痰或痰黏难咳、口咽干燥、声音嘶哑、喉痒声嘶、手足心热或潮热盗汗、唇红舌红少苔或花剥、面青少华、鼻青黯无泽、指纹紫。(2)推拿方法。 揉二马、清补脾、平肝、清肺、推揉膻中、揉乳旁、揉乳根、按揉肺腧、分推肩胛骨、运内八卦,以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3)方义: 揉二马可大补元气,扶正止汗,滋养肺肾;清补脾可健脾益气,培土生金;平肝、清肺可清热化痰止咳;推揉膻中、揉乳旁、揉乳根可宽胸理气,化痰止咳;按揉肺腧、分推肩胛骨、运内八卦可宣肺化痰止咳。腹痛小儿脾胃薄弱,若饮食不慎、过度接受药物治疗、情志不畅,或素体脾胃虚弱,易因脾胃失调、胃肠气滞而引起脘腹痛。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不同的病症应当运用不同的推拿方法。1. 食积痛2. (1)症状。 有伤食史,脘腹胀满疼痛,叩之如鼓,嗳气,吞酸,按之痛甚,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腹痛欲泻,泻后痛减,夜卧不安,大便臭秽,舌苔腻,脉滑,指纹紫滞。(2)推拿方法。 猿猴摘果、揉四横纹、摩神阙,以消食导滞、理气止痛。 猿猴摘果具有利气化痰、健脾和胃的作用,能消除积食与宿饮,适用于治疗痰鸣、食积、腹胀等病症;揉四横纹具有化积、消疳的作用,能化积、行气而止痛,适用于治疗胃痛、腹痛、疳积肚胀、厌食等症;摩神阙具有调和脾胃、消积导滞的作用,能直接作用于痛点或食积部位。3.寒积痛(1)症状。 因外感寒邪或食用生冷食物后,寒邪滞于肠胃,不能通和,突发脘腹疼痛,痛多绕脐,脘腹、四肢冷。面色苍白或青黑、身体蜷缩、口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白、指纹淡红。(2)推拿方法。 揉外劳宫、揉一窝风、揉四横纹、拿肚角、摩神阙,以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揉外劳宫和一窝风有温阳散寒、温中行气的作用;揉四横纹可和气血、消胀气;拿肚角有消食化积、止痛止惊的作用,适用于治疗各种腹痛;摩神阙可温中补气,消积导滞。4.热结痛(1)症状。 郁有湿热,腹外部扪之亦热,腹胀腹痛,肠鸣作呕,四肢躁动,哭闹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口渴欲饮,舌红苔黄厚,指纹紫。(2)推拿方法。 苍龙摆尾、推六腑、清胃,以清热泻火、通腑止痛。 苍龙摆尾具有开胸降气通便的作用;推六腑具有通腑泄热的作用,能润肠滑下、通腑去热,可配以清板门以清脾胃之火、清大肠以泻肠道之火;清胃可除胃积热、降气和胃、消导助运化。5.虚寒痛(1)症状。 小儿虚痛表现为脘腹隐隐疼痛,反复发作,喜温喜揉,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食欲不振,大便稀,舌淡少苔,指纹色淡。(2)推拿方法。 补脾土、调五脏,以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止痛。 补脾土具有健脾胃、进饮食、生气血的作用,脾为气血化生之源,故重在补脾。推拿人员以一手拇指与中指对称拿捏小儿小天心与一窝风穴,另一手拇指、食指相对夹住小儿指腹与指背,从拇指开始捻揉,依次经食指肝、中指心、无名指肺,至小指肾止,共操作5~10遍,具有和调五脏的作用。 腹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夏、秋两季发病为多。发病年龄以婴幼儿为主,其中以6个月~2岁以下的小儿发病率高。本病轻者如治疗得当,预后良好;重者下泄过度,易见气阴两伤,甚至阴竭阳脱;久泻迁延不愈者,则可影响小儿的营养和发育。重症患儿还可以产生脱水、酸中毒等一系列严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故临诊务必注意。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肠炎及胃肠功能紊乱等疾病。(1)症状。 舌苔黄腻,或发热,或不发热,胸闷,嗳气酸馊,或泛恶欲吐,不欲乳食,腹胀、腹痛,痛时欲泻,泄后痛减,大便稀溏,夹有奶瓣或者蛋花状,泄泻有酸臭气,指纹紫滞,小便量少。(2)推拿方法。运内八卦、推四横纹、摩腹、揉龟尾、揉足三里、清胃、清天河水、推大肠、揉外劳宫、推小肠,以消食导滞、止泻。运内八卦、推四横纹可消宿食、降胃逆;摩腹、揉龟尾、揉足三里可健脾温肾;清胃、清天河水、清大肠可消食导滞。对于腹痛者,可加揉外劳宫;对于尿少者,可加揉小肠2.湿热泻(1)症状。 小便黄而少,大便黏腻或带泡沫,臭如败卵,次多,泄泻急速,量多,肛门灼热,身热,面红唇赤,心烦少寐,腹痛阵作且剧,舌红苔黄腻,指纹红紫。(2)推拿方法。 推六腑、清脾胃、清大肠、逆运内八卦(呕吐)、清小肠(尿少)、右揉神阙、下推七节骨、揉二马(暴泻),以清热利湿、健脾止泻。 推六腑、清大肠可清泻肠道湿热之邪;清脾胃可泻脾胃湿热;下推七节骨可泻热通便;右揉神阙可止泻。对于尿少者,可加揉小肠穴;对于呕吐者,可加逆运八卦;腹泻频繁伤阴,可加揉二马。3.寒泻(1)症状 外感风寒泻,大便泄泻稀水、色淡,有时有清水绿便,恶寒、发热无汗,腹胀疼痛,有时肠鸣,舌苔薄白而淡,指纹色淡。(2)推拿方法揉外劳宫、揉一窝风、清胃、清天河水、左揉神阙、上推七节骨,以温中散寒、健脾止泻。揉外劳宫和一窝风可温中散寒;清胃、清天河水可和胃健脾、利尿止泻;左揉神阙、上推七节骨可止泻。3. 脾虚泄泻(1)症状。 大便清白或不消化便,冷而无臭气,面唇色淡或青,四肢厥冷,不欲乳食,口不渴,心不烦,腹冷痛剧烈,时有啼哭,喜热,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润,指纹色淡。 (2)推拿方法 揉外劳宫、清补脾、平肝、补大肠、运土入水、清小肠、左揉神阙上推七节骨,以健脾止泻。 揉外劳宫可温中健脾止泻;清补脾可健脾益气和中;平肝可扶土抑木,调和中气;补大肠、清小肠、运土入水可使大肠水分进入小肠,不至于泄泻太甚;左揉神阙、上推七节骨可止泻。 注意:小儿推拿要根据病情不同加减穴位及选择不同的手法。同时在治疗期间应注意忌食生冷、油腻肥甘及不易消化之食物。睡觉时注意腹部保暖。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排时不爽,坚涩难以排出。便秘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某种疾病的一个症状,既可单独出现,又可继发于其他疾病过程之中。单独出现的便秘,多为习惯性便秘,与体质、饮食习惯及生活无规律有关;突然改变生活环境,或过食辛辣香燥,或饮食过于精细均可发生一时性便秘。其他疾病过程中所表现的便秘,多见于某些器质性疾病,如先天性巨结肠。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功能性便秘。1.实热型(1)症状 表现为舌苔厚,大便干结呈羊粪状,排便困难,数日不下,伴有腹痛腹胀、烦渴口臭、舌苔红或者黄燥、脉滑实,重者肛裂出血。 (2)推拿方法 清大肠、推四横纹、清六腑、运水入土、推下七节骨,再配合摩腹可以调理脾胃、补脾虚、清胃肠热、清热通便。 清大肠、推下七节骨可清肠道热结、导滞通便;运水入土可润燥通便;推四横纹可行气、消通腑气。2.脾虚型 (1)症状 表现为舌苔淡,大便艰涩不畅,伴有面色无华,神疲食少,脉细数。日久脱肛。 (2)推拿方法。 清补脾、补肾、运水入土、清补大肠、揉二马,以润肠通便。 清补脾可补脾益气养血;揉二马可滋阴;运水入土可润燥通便、清补大肠、和血顺气、调理大便 厌食是指儿童较长时期食欲不振,甚至拒食的一种病症。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喂养不当导致脾胃不和,受纳运化失职。厌食患儿一般精神状态较正常,病程长者,也可出现面色少华、形体消瘦等症,影响患儿生长发育,故应及时治疗。本病多见于1~6岁儿童。《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三·哺露候》:“小儿哺乳不调,伤于脾胃,脾胃衰弱,不能饮食,血气减损,不荣肌肉而柴辟羸露。其脏腑之不宜,则吸吸苦热,谓之哺露也。”其记载“哺露”症与厌食极为相似。1. 脾胃气虚证(1)症状。 不思饮食,面色苍白,汗多乏力,夜卧不安,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2)推拿方法。 补脾经、运内八卦、揉板门、推四横纹、摩腹。2. 脾胃阴虚证(1)症状 不思饮食,面色皮肤干燥无光泽,夜间多汗,夜卧不宁,舌质红、少津,苔少、花剥,指纹红。(2)推拿方法。 揉板门、补脾经、运内八卦。3. 肝脾不和证(1)症状。 不思饮食,烦躁不安,白天爱发脾气,夜间啼哭不安,舌质红,苔薄黄,指纹红(2)推拿方法。 清肝经、补脾经、运内八卦、揉中脘。 对于肝脾不和的小儿厌食,还可配合捏脊。一次共捏6遍,从第5遍开始,重提小儿督脉两侧的脏腑腧穴,用双手的拇指与食指在用力捏拿皮肤的基础上重提胃腧、脾腧、大肠腧。通过重提穴位,可以调整小儿脏腑的功能,起到调和脾胃、醒脾开胃的作用。 夜啼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是指小儿经常在夜间烦躁不安、啼哭不眠,间歇发作或持续不已,甚至通宵达旦。或每夜定时啼哭,白天如常,民间俗称“夜哭郎”。本病多见于半岁以内婴幼儿。患此症后,持续时间少则数日,多则经月。多数预后都良好。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婴幼儿睡眠障碍疾病。1.心热型(1)症状 母体素盛,加上过食肥甘厚味,导致胎儿心火过盛,热扰心神,阳不入阴。具体表现为:小儿仰面而哭,声高有力,见灯光更甚;面赤唇红,口中热气,手足心热,烦躁不安;有眼屎;舌苔厚,白腻或者中间黄;积食;大便干,小便黄。 (2)推拿方法。 揉小天心、神门,掐五指节(安神三主穴为小天心、神门、五指节),加推天河水、清胃经,以清心安神。清天河水可清心降火,安神镇惊;清胃可清胃火,除积热2.脾寒型(1)症状。 腹痛而啼,半夜啼哭,多因母体素体虚,加上过食寒凉食物,导致小儿先天禀赋不足,喜欢趴睡、抱睡、蜷缩而睡,哭声无力,面色青白,口中气冷,四肢不温,吃奶少,唇舌淡白,不乳,便溏。(2)推拿方法。 揉小天心、神门,掐五指节,加揉外劳宫、补脾,以温中散寒、温中健脾。3.惊吓型(1)症状。 恐惧状、面色青、睡中惊啼不安、阵发性啼哭惊叫。(2)推拿方法。 揉小天心、神门,掐五指节,加平肝、清肺、清天河水、补肾阴,以镇惊安神。平肝、清肺可安魂定魄;清天河水可安神镇静;补肾因惊恐伤肾遗尿是指3岁以上的小儿在睡眠中不知不觉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3岁以下儿童,由于脑髓未充、智力未健,或正常的排尿习惯尚未养成,而产生尿床者不属病理现象。1.揉按百会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操作时,推拿人员用拇指指端按揉此穴30~50次。这一手法有安神镇惊、升阳举陷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遗尿、脱肛等症。2.补肾经 肾经穴位于小指末节螺纹面。操作时,推拿人员从小儿指根推向指尖,100-500次。这一手法具有补肾益脑、温养下元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久泻、遗尿等症,多与揉肾腧合用3.补小肠 小肠穴位于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操作时,推拿人员自小儿指尖向指根推100~500次。这一手法具有温补下焦的作用,常用于治疗下焦虚寒、多尿、遗尿等症。4.揉丹田 丹田穴位于小腹部,脐下2~3寸。操作时,推拿人员揉小儿此穴100次。这一手法具有培肾固本、温补下元、分清别浊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小儿先天不足、疝气、遗尿、脱肛等症。 5.揉三阴交 三阴交穴位于内踝高点直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处,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操作时,推拿人员以拇指或食指、中指的螺纹面着力,用力按揉小儿此穴20~50次。这一手法有通血脉、活经络、疏下焦、利湿热、通调水道的作用,亦能健脾胃、助运化,主要用于治疗泌尿系统疾病,多与揉丹田配合治疗遗尿。 6.捏脊 对于遗尿小儿,在采取以上手法的基础上配合捏脊手法有健脾益肺补肾固元、固涩膀胱的作用。治疗遗尿握脊宜早、晚各操作1次,以起到加强健脾补肾归元的作用。每次捏脊可捏6遍,从第5遍开始,可以用双手的拇指与食指合作分别在心腧、脾腧、肺腧、肝腧、肾腧重提,用较重的力量刺激督脉两旁的脏腑腧穴,以调整小儿脏腑,起到健脾益肺、补肾固本、固涩膀胱的作用。同时,可以在膀胱经的肾腧穴上,施以点揉法对肾腧穴位的刺激可补肾固涩,肾气足则元气充实,制约尿液的能力也会增强。近视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的种屈光状态。在屈光静止的前提下,远处的物体不能在视网膜上汇聚,而在视网膜之前形成焦点,因而造成视觉变形,导致远方的物体模糊不清。中医称之为“能近怯远证”,高度近视者称之为“近觑”。其起病多见于青少年。 依据中医眼科学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可将小儿近视眼症型归纳为心阳不足、脾虚气弱、肝肾亏虚3个症型。 心为阳脏而主通明,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故称为阳脏,“心为火脏,烛照万物”(出自唐宗海《血证论》)。若心阳不足,神光不得发越于远处,视远模糊。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输精气,上贯于目,脾升清阳,通至目窍。脾气不足,久延不愈,可使脾不统血、营血亏虚,脾也失去了升清阳之功,致使目失锁阳引起神光衰微、光华不能远及。 肝藏血,肾藏精,肝肾两虚就是精亏血少、目失所养。临床表现为远视力减退、外斜视、视力疲劳和眼球突出。 推拿手法治疗近视是将循经取穴(主要取睛明穴、攒竹穴、百会穴、丝竹穴等)和随症取穴相结合,根据相互关联的传入神经,在体表相应部位选取刺激点,通过按、揉、捏、摩等手法,调节视觉神经通路,刺激中枢视皮质,从而恢复视力。具体操作手法为 (1)揉睛明、攒竹、太阳、四白各300次,揉翳风、按风池、按揉天柱骨、分推坎宫、揉眼眶各200次。为小儿按摩数天,一般都会有很好的效果。 (2)取小儿的合谷、光明、风池、绝骨,全是垂直点按但用力稍微向下(四肢末端)偏一些;取太渊、睛明、复溜,垂直点按但用力稍微朝向头部(百会处)偏一些。每次点按合谷70下,其他穴位每次各点按140下。 注意:治疗近视以近取为主,以调和气血、解除眼肌疲劳、增加视力。本法不仅可以用于治疗,而且可以用于近视的预防保健。 小儿肌性斜颈是指以头向患侧歪斜、前倾,颜面旋向健侧,使颈部活动受到限制的临床常见病。临床上,斜颈除极个别为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斜颈和颈部肌麻痹导致的神经性斜颈外,一般系指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此病以先天性为主,多发于出生后两周至一个月左右小儿,发病率为1%~2%。(1)令小儿仰卧,推拿人员用拇指、食指或中指的螺纹面推揉患处2-3分钟(2)推拿人员将拇指与食指、中指相对,拿捏住小儿胸锁乳突肌的肿块,拿捏局部2-3分钟。手法宜柔和,不可用力太大。继面用拇指弹拨患处10余次。(3)推拿人员一手按住小儿患侧肩部,另一手拿住小儿头部,轻轻向健侧倾斜摇动10余次。接着一手扶住患侧头部,一手托住健侧下颌部,将小儿面部慢慢地向患侧旋转引申3次,再用拇指螺纹面轻揉患侧的地仓、翳风、颊车、耳后高骨、风池、肩井等穴。每次推拿约10分钟,每日1次,一般3个月左右可以治愈。 注意:推拿出汗后,不要被风吹。小儿肌性斜颈的治疗越早越好,一般以出生后3个月以内开始治疗为好。推拿能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舒筋活络、活血化瘀,促进局部肿块消散,治愈率高。4.能正确运用小儿推拿介质 小儿推拿时要配合适当介子,以适应儿童肌肤娇嫩的特点,根据病情 季节月龄的不同,可选用化石粉麻油冬青油凉水葱姜水淀粉等。5.中医辨证常识 儿科辨证方法以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最为常用(一)八纲辨证 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辨证,是辨证的总纲。表里是辨别疾病病位的纲领;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虚实是辨别人体正气强弱和病邪盛衰的纲领;阴阳是辨别疾病性质的总纲领。解表治里、祛寒清热、补虚泻实、调和阴阳等都需要在八纲辨证的基础上确定。(二)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运用藏象学说的理论,对患者的病证表现加以归纳,以辨明病变所在脏腑及其性质的辨证方法。脏腑辨证以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病理特点为临床分析辨证的依据。 钱乙在辨证方面首创儿科五脏辨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纲领(三)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提出的温病辨证方法,属于病机辨证的范畴。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易受温热病邪侵袭,故各种温病在儿科发病率高。卫气营血辨证广泛地适用于多种温病,是小儿温病病机辨证的基本方法卫分证是温热病邪侵袭肌表,卫气功能失常所表现的证候;气分证是温热温热病邪内传脏腑邪实正盛,正邪剧争阳热亢盛的里热证。营分证是温热病邪内陷的严重阶段,病位多涉及心与心包络血分证是温热病由营分进一步发展至血分的深重阶段 (四)艾灸保健注意事项1.小儿不同年龄段保育特点(一)胎儿期 从受精卵形成到分娩的40周,称为胎儿期,其周龄称为胎龄在胎儿期,胎儿完全依靠母体生存,母体的营养、环境、情绪、疾病等因素均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加强孕期保健和胎儿保健十分重要。(二)新生几期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到满28天,为新生儿期。新生的喂养 保暖 隔离 消毒 护理 防止皮肤粘膜损伤等工作都尤为重要 。(三)婴儿期从出生28天到满1周岁为婴儿期,又称乳儿期。处于这一阶段的小儿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抗病力弱,易感外邪而致肺系病症及急性热病,应合理喂养,按时接种疫苗。(四)幼儿期从1周岁到3周岁,为幼儿期。要注意按时断乳及断乳后的合理喂养,加强锻炼,按时接种疫苗,积极防治传染病。(五)学龄前期 从3周岁至6周岁,为学龄前期,又称幼童期。应加强德育教育,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做好疾病和意外伤害预防工作。(六)学龄期从6周岁到12周岁,为学龄期,又称儿童期。应加强对其德、智、体、能等多方面的教育。2.小儿保健的注意事项及禁忌事项注意事项:1).年龄要求 小儿推拿的适用对象一般为8岁以下的小儿,尤其适用于3岁以下的幼儿2).环境要求 给小儿推拿时,应选择避风、避强光、噪声小的地方;室内应保持干静、整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推拿后注意避风,饮食忌生冷。3).对推拿师的要求 推拿师要和藹、有耐心、操作规范、态度认真,随时观察小儿反应要保持双手清洁,不佩戴戒指、手镯等饰物;指甲要常修剪,刚剪过的指甲,要用指甲锉锉平以免伤及小儿肌肤。冬季推拿时双手宜暖,避免小儿受凉。每为一名小儿推拿完后,都要认真清洗双手,以免交叉感染4).安抚宝宝情绪 小儿过饥或过饱,均不利于按摩疗效的发挥。在小儿哭闹时,要先安抚好其情绪,再进行推拿。5).选择推拿介质小儿皮肤娇嫩,推拿时一般可使用按摩油或爽身粉等介质,以防推拿时皮肤破损。6).手法基本要求 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均匀、柔和、轻快、持久。7),推拿顺序 一般先头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也可先重点,后一般;或先主穴,后配穴。拿、掐、捏、捣等强刺激手法,除急救以外,一般放在最后操作,以免小儿哭闹不安,影响推拿的进行。 8).推拿时间 一般情况下,奶前、奶后30分钟不推拿。一般每日推拿1次,重症小儿每日2-3次,慢性病小儿隔日1次。新生儿每日推拿1-2次,每次1015分钟,婴幼儿每次15~25分钟,较大小儿每次25~30分钟或根据病情而定。1岁左右的小儿,一个穴位推拿300次,速度以每分钟150~200次为宜 9).小儿姿势 在施行手法时要注意小儿的体位姿势,原则上以小儿舒适为宜,既要能消除其恐惧感,还要便于操作。10).推拿禁忌、 小儿推拿的禁忌证有:骨折,创伤性出血;皮肤破损,溃疡;烧伤、烫伤;急性传染病;癌症及危重病症等。 11).针对性强 每次给小儿推拿最好只针对一种病症,如果保健和治疗目的太多、推拿的穴位太杂,会影响最终效果 12).明确诊断 推拿前,必须对小儿的病情有明确的诊断。如果家长不能肯定,请先送小儿去医院就诊。
共0课时
免费
100人学习 2378人浏览